新民晚报:上海38个工科专业通过认证 中国“未来工程师”获“国际通行证”

时间:2018-06-20浏览:0编辑:董真摄影:    通讯员:设置


照片来源/视觉中国


      昨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名单。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上海高校较早开展工程教育改革探索,此次名单中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bet365网球比赛比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华东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同济大学车辆工程等38个专业通过认证。认证意味着中国工程专业质量标准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工科毕业生获得“国际通行证”。

      根据教育部数据,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覆盖21个专业类,计划2020年实现所有专业大类全覆盖。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结果得到美国、英国等其他18个成员国(地区)认可。修订培养目标、重组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明晰教师责任、健全评价机制、完善条件保障,着力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这些都是认证内容。

      “认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上海理工教务处处长朱坚民教授很有感触。早在2004年,上理工两个国际办学专业通过了德国工科专业认证,这意味着两个专业毕业生能够与德国学生一样获得“欧洲工程师”头衔。“可以说学校从这场认证中‘尝到甜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以多元化的专业评估与认证标准引领专业建设。”朱坚民解释,“这带来的是一场改革。认证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并且持续改进’,所以教育开始慢慢转变。学校要为人才培养设立有远见的目标,要考虑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建设、社会需求设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定位制定培养方案并且不断改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是社会欢迎的,是企业需要的。”目前上理工共有9个专业通过欧盟认可的德国认证,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也在此次名单中。这两个专业通过双认证,意味着毕业生有更广阔的国际发展机会。

      在此次名单中的9个华理专业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还通过了美国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工程教育认证,并且获得了9年最长有效期,展现了我国工程教育的高峰水平。认证要求教学不断改进,专业必须与时俱进。“除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新经济蓬勃发展,可持续发展、技术革新、社会责任感等问题都是工程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工程教育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工程人才,以支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华东理工教务处处长黄婕教授说。

      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需要大量工科人才投入其中。更广阔的舞台上,除了专业知识储备,工程思维、创新素养、实践能力等多元素质都是竞争力所在。因此,工程教育的改革也更注重能力和素养。华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授课团队,联合开设了《企业风险管理基础》专业必修课,讲环境保护、安全、职业健康等,提高了工科学生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责任意识。此次同样在名单中的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亦是与电力行业高度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很快,在新能源、微电网、电力安全等领域都走在国际前列,需要大量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类课程占25%。我们的学生在校内通过实际案例锻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走进发电厂、变电站,应用所学知识,感受行业文化。”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李东东教授说。

      “认证只是开始,接下来是更严格地按照高标准来执行。”朱坚民说。去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目前,中国工程教育尤其是上海工程教育改革已取得一些成果,积累不少经验,也依然在不断努力,让中国工程师能够成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引领者。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 易蓉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396627.html?152888639365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