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回顾来时梦 坚定前行路

——我的大学收获

时间:2018-06-29浏览:2编辑:董真摄影:    通讯员:设置

编者按:梦想,是理想信念,也是前进动力,只有心怀梦想并执着追求的人才有可能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大学四年,是人生筑梦、逐梦、圆梦的黄金期。秉持梦想,上理老师用不懈奋斗换来了今日的成绩;循着梦想,上理学子以不懈追求明确了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关于大学四年的梦想与收获,相信上理每一位师生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这个毕业季,让我们走进部分师生,与他们共同回顾来时梦,坚定前行路。


我的留学选择:在国际化氛围中点燃“留学梦”

大学生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上理工的国际化氛围。大三时,我们材料学院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开展的特色交换生项目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我打开了出国留学的大门。在认真研究了各国研究生申请条件,并综合考虑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兴趣爱好后,最终我做出了赴英留学的选择。

一旦确认方向,我就全力以赴“过关斩将”。为了提高成绩,申请更好的学校,我的大三、大四两年几乎全年无休,废寝忘食的努力让我的绩点从2.98跃升为3.54,排名专业第二,为成功申请世界顶尖高等学府伦敦大学学院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二关是雅思,我制定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表,通过单科强化和真题模拟迅速提高了成绩。

回想这四年,我感谢上理工对我的培养,学校各式各样的国际交流活动为我锻炼口语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而各种关于留学之路的讲座,也为我提供了宝贵建议。

也许有些毕业生出国留学是为了逃避现实,不愿面对国内就业竞争的压力,而我却明白,出国留学并不是一条“捷径”,相反,这注定是一条艰难之路。未来,在语言、生活、专业、经济等方面,还会有各种艰难险阻等待着我。但我坚信,只要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全力以赴的态度,经过这段历练,我一定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准研究生  徐锦鑫) 


徐锦鑫


我的大学心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82年,是我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本来能上大学的人就不多,因此大学生也都非常努力地去学习。不同于现在的信息“大爆炸”,我们上学时需要的学习资料只能从书本中获得,然而图书馆中的书又不能外借,也不可能在网络上搜索,大家就只能一天从早到晚地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并翻看厚厚的专利书。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当时老师教导我们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那时候真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去学习的,会觉得国家的命运和我们息息相关,希望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助力国家建设,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学、努力学。

也许现在很多同学都体会不到这样的感觉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会经常提醒同学要多去图书馆。你想要的知识,图书馆都能给你,更重要的是,在图书馆里你能够静下心去思考、去领悟。在我看来,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对社会、对人生、对未来,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进步。希望同学们要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如果一心只顾自己的利益注定是干不了大事的。只有集体进步了,个人才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贡献力量。

(机械学院教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方向带头人  丁晓红)


丁晓红(右三)


我的创业之路:从军旅生涯中汲取精神力量

怀着对军旅生活的深深向往,大一学习结束后,我携笔从戎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4701部队。在那里,纪律让我懂得约束,枯燥让我学会忍耐,训练让我日渐刚毅,委屈让我愈加坚强。退伍后,我加入了学校的“尚理军旅团”,先后担任了特训队教官和军旅团团长。长兴岛拉练、崇明岛团建、新生军训……在一次次活动的策划执行中,我结识了许多退伍的战友和没有参过军的朋友,也逐渐坚定了自己想做的事——创业。

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商业,是一个谋利的手段。但在我看来,创业是一份事业,是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从事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和几位一起退伍的战友共同创立了军事拓展公司“黑犇”,正式踏上了传承军事文化、创新军事拓展的新征程。

创业之路并不总会一帆风顺,我们也曾遇到各种棘手难题,但好在我们团队成员大都是退伍大学生,同时具备军人的优秀品质和大学生的文化优势,会在过程中不断自我成长。“黑犇”所承载的是我们这群退伍兵的使命和责任,未来我们将继续传递军人的优良作风和品质,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退伍不退志!”是我们应有的担当。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退伍大学生  尹杰)


尹杰


我的考研心得:兴趣和热爱是坚持的动力

还记得第一次踏进bet365网球比赛比分校门时的欣喜,绿树葱郁的湛恩大道,充满厚重历史感的哥特式建筑,一幅幅美景令人记忆犹新。那时,我就暗自许下承诺,接下来的大学生涯一定要过得美好而充实。

回想四年来,最重要的决定莫过于转专业。入学后,基于对专业知识和自身的了解,我发现动力机械专业才是我的兴趣所在。为了实现心中梦想,我决定参加考试转专业。于是,我努力学习基础课,还利用图书馆等资源自学相关知识,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转入了动力机械专业。

转眼步入大三,为了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我抱着“再高考”的心态加入了考研大军。大半年来,我疯狂地看书学习,生活里只有练习题和试卷。虽然考研生活过得很苦,但对动力机械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却让我动力十足。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韶光易逝,当砥砺前行。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感谢良师益友们在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的莫大支持与帮助。未来我将继续听从自己的内心,在兴趣爱好的指引下继续攀登科研高峰。

(动力机械专业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准研究生 杨柳)


  杨柳


我的无悔青春:去基层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业时分,有的同学选择考研深造,有的同学走向社会,而我却选择当一名西部志愿者,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挥洒青春、贡献力量。

早在高中时,我就有了去西部支教的想法,觉得这是一生必做的一件事情。记得那一天,我正在公司实习,当听到学校招募西部志愿者通知的那一刻,我没有片刻犹豫就鼓起勇气跟领导请假准备回校申请。当时,身边有个别同学并不理解我的选择,然而我内心深处却始终萦绕着一个声音“如果不去,我会后悔一辈子!” 

大学四年,我组建了“珍珠爱心社”,也参与了关爱自闭症儿童、敬老院探望老人等公益活动,最令我难忘的是与社团骨干一起,为了社团的发展而共同奋斗的日日夜夜。非常幸运,我曾获得过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志愿者等各种荣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但更想做出成绩来回报社会。

在上理的美好时光即将告一段落,我即将启程前往美丽的西部,也许是重庆,也许是西藏,也许是祖国其他需要我的地方。我将用心去体会、感受这段最难忘的时光,也相信这段在基层艰苦环境中磨练的经历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西部志愿者 尹晓庆)


尹晓庆


我的科研道路:兴趣是开始,坚持是成因

最早接触到科研,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大四上课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台世界前沿的光谱仪,并运用标准线核定了这台光谱仪的准确性。那个时候,我便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研究就好比掌握了钥匙就能打开所有门一样,只要掌握了基础的原理,就可以通过一个东西来识别其它东西,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

正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对本科生的教学中,我更倾向于进行科研兴趣的培养。不同于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更多时候是被动接受老师给予的知识,接触到科研的机会并不多,而只有真正接触过、了解过,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只有真正接触到科研,学生们才更能理解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将其当成远离生活、毫无意义的理论。看着学生们从“我不知道”的迷茫逐渐成长为对坚定目标的追求,这种幸福感是推动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科研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我们一开始会被一些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探究出这些现象的成因,而科研探究的过程无疑是辛苦且枯燥的,因此坚持才是一个科研人员最应具备的素质。做的越多,越会转变自己的思路,不再执着于新奇的物理现象,而是更加在乎现象下的物理本质。就像《万物理论》里的一句台词“我想知道,世界是否能归于一个完美的公式。”而这,也将是我未来的科研路。

(光电学院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  彭滟)


彭滟


我的“记者梦”:一次偶遇成就一个选择

我的大学时光,从一次机缘巧合的偶遇开始。新生报到那天,当我第一次踏上湛恩大道时,刚好遇上了正在报道迎新工作的宣传部的老师们,并接受了他们的采访。正是这一次树荫下的相遇,为我的大学生涯打开了一扇专业之外的大门。

第一次相遇后,我毛遂自荐加入了“沪江通讯社”这个大家庭。在那里,我认识了一批优秀的老师,更结识了一群可爱的人。在四年的时光里,我逐渐接触了新闻报道,从基本的新闻稿撰写,到人物专访写作,再到重大活动新闻拍摄,我见证了上理工的发展变化,也在一项项有趣而充满意义的工作中学习成长,完成了从工科生到新闻工作者的身份转变。

在上理工的这四年,让我有了满满的获得感。无论是作品发表时的自豪,参与活动时的满足,还是获得荣誉时的欣慰,都不断激励着我在新闻宣传这条道路上继续奋进。最重要的是,四年的时光和无数日夜的相处,让我和这里的师生们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如今,我已正式成为上海电机学院宣传部的一员,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将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沪江通讯社”首席记者  刘芯雨)


刘芯雨(中)



文:陈小雯 黄梦丹 张伊琳

原文刊载于2018年6月25日《bet365网球比赛比分报》第321期第3版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